-
【海安县招商】海安高新区政策赋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面对疫情冲击,海安高新区通过强化政策引领、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多措并举激发企业内生动力。通过出台精准激励政策、培育产业梯队、提供个性化服务,推动区域经济逆势突围,助力企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强化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升级 海安高新区针对疫情后经济复苏需求,出台《关于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重点围绕科技创新、智能改造、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提供资金奖励与税收优惠。例如,对获批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的企业给予最高300万元补助,引导传统制造业向“智造”转型。通过政策杠杆,区内超60家规上企业完成技术改造,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显著。 二、梯队培育构建产业生态链 海安高新区实施“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聚焦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通过设立专项孵化基金、组织产业链对接会,推动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的协同合作。疫情期间,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形成以机器人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产业链本地配套率提升至75%以上。 三、精准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海安高新区建立“一企一专员”服务机制,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提供全生命周期帮扶。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协调供应链资源,解决企业用工、融资等难题。例如,为某智能传感器企业协调银行贷款1.2亿元,助其完成产线扩建。此外,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企业与东南大学等高校共建技术实验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四、招商引资激活发展新动能 海安高新区围绕“强链补链”目标,创新“云招商”“产业链招商”模式,吸引长三角地区优质项目落户。通过定制化土地供应、人才公寓配套等举措,成功引进某新能源电池项目,带动上下游投资超50亿元。全年新增注册企业数逆势增长,外资到账金额创历史新高,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025-07-10
-
【海安县招商】江苏重大项目名单公布 海安五个项目成功入选
江苏省2019年重大项目名单正式公布,海安市共有5个项目成功入选。此次入选是海安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将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江苏省2019年重大项目安排呈现稳中有进的特点。全省共安排省重大项目数量与上一年保持一致,包括实施项目和储备项目两类。实施项目中,包含年度计划新开工项目和续建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规模较上一年有所增长。这些项目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旨在通过重大项目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二)海安市入选的5个项目涵盖产业项目和储备项目,体现了当地在产业培育方面的多元化布局。其中,4个项目入选省重大产业项目,分别属于不同细分领域:英迈杰图灵智能工业机器人项目被归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类,利物盛石墨烯项目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类,中力重科汽车智能涂装生产线项目列为先进制造业装备类,竣昌高强轻合金项目则属于先进制造业冶金类。另有中钢研激光陀螺及惯性导航系统项目入选储备项目,为未来产业发展储备潜力。 (三)此次多个项目入选省重大项目名单,是海安市坚持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相结合的重要体现。入选项目聚焦智能装备、新材料、先进制造等前沿领域,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要求。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海安市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5-07-10
-
【海安县招商】江苏海安农发行创新保函合作模式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江苏海安农发行积极履行政策性金融职能,聚焦涉农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创新推出保函担保贷款模式,通过银银合作机制为企业纾困解难,有效优化了当地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和实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某年度,该行向海安通扬河米业有限公司投放全省系统首笔保函方式支持的粮食收购贷款,标志着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模式实现新突破。 (一)立足政策导向,强化使命担当。作为服务"三农"的政策性银行,江苏海安农发行始终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作为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抓手。面对部分涉农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该行深入贯彻国家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将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纳入年度重点工作,通过专题研讨、调研走访等方式,全面掌握辖区内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金融需求,为创新融资模式奠定实践基础。 (二)创新合作机制,优化服务路径。为突破传统信贷模式限制,江苏海安农发行主动加强与地方金融机构的协同联动。在支持海安通扬河米业有限公司过程中,该行与江苏海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探索形成"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保函担保模式。由江苏海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出具借款保函提供担保,江苏海安农发行基于企业资信调查结果,执行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确保企业总体融资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这种模式既发挥了政策性银行的资金优势,又借助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和风险管控能力,形成金融合力。 (三)注重成效转化,推广经验做法。该笔贷款的成功投放,不仅为海安通扬河米业有限公司的粮食收购业务提供了及时资金支持,更开创了江苏省农发行系统内以保函方式支持小微企业贷款的先例。通过弱化对传统抵押物的依赖,该模式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门槛,为缺乏足额抵质押物的小微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江苏海安农发行已将此模式纳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标准化流程,计划在粮食加工、农产品流通等涉农领域进一步推广,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金融力量,江苏海安农发行将继续深化金融创新,加强银政、银银合作,聚焦涉农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通过产品优化、流程简化、成本降低等举措,切实履行政策性银行"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的职能作用,为推动地方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撑。
2025-07-10
-
【海安县招商】南通海安6家企业入围江苏民企百强 彰显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成效
江苏省工商联发布的江苏民营企业百强和民营企业制造业百强榜单显示,南通海安市共有6家企业入选,涵盖建筑、化纤、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凸显当地通过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的成果。海安市以产业政策为导向,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领域突破,此次上榜企业营收规模与综合实力均达到省级领先水平,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海安建筑企业领跑苏中地区 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南通华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双双入围江苏民营企业百强。其中,苏中建设集团位列榜单第20名,展现其在建筑施工总承包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公开资料显示,该企业承建项目覆盖全国,并多次获得“鲁班奖”等国家级工程奖项。华新建工则长期深耕工业与民用建筑市场,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建造转型。两家企业共同构成海安市建筑产业的支柱力量。 二、制造业四强凸显细分领域优势 江苏文凤化纤集团有限公司、欧贝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永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入选江苏民营企业制造业百强。文凤化纤主导的锦纶长丝产品市场份额居全国前列;欧贝黎新能源专注光伏组件与储能技术研发;鑫缘茧丝绸形成从种桑养蚕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永通新材料则在高性能合金材料领域具备技术壁垒。这些企业通过“专精特新”路径,成为行业细分市场的标杆。 三、入围门槛提升反映高质量发展趋势 该年度江苏民企百强最低营收门槛较上年增长超40%,达161.99亿元。海安上榜企业均远超这一基准,其中苏中建设集团营收规模突破600亿元。江苏省工商联分析指出,头部民企正通过技术研发投入与数字化转型提升盈利水平,海安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2.8%,高于全省制造业平均水平。 四、政策赋能打造区域产业集群 海安市近年出台《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对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给予土地、税收支持。通过建立“链长制”精准服务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南通市发改委公开报告显示,海安已形成建筑、纺织、新能源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此次上榜企业均为相关集群的链主单位。 五、民营经济贡献度持续增强 据统计,海安市民营企业贡献了当地75%以上的税收和80%的就业岗位。上榜企业合计吸纳就业超3万人,年度纳税总额逾50亿元。江苏省工信厅评价认为,海安通过“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民营企业市场主体数量五年增长近两倍,呈现“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2025-07-10
-
【南通招商】通州湾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 新兴产业集聚助力高质量发展
南通通州湾示范区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过程中,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季度集中签约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超30亿元,涵盖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同时通过精准施策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目前示范区企业整体复工率超96%,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全面复工,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优质项目集中落地构建产业新格局 南通通州湾示范区近期成功引进东方新能源、求精绗缝等8个重点项目,形成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用设备和新材料五大产业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这些项目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其中新能源项目将完善区域清洁能源产业链,医用设备项目填补了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空白。示范区通过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从项目考察、可行性研判到协议洽谈实施全流程跟踪,确保项目快速落地见效。 二、双线作战展现经济发展韧性 面对复杂形势,南通通州湾示范区创新采用"云招商""云签约"等数字化手段保持招商热度,同步组建专班对接企业需求。在复工复产方面,出台包含用工保障、物流协调、防疫指导等20余项惠企政策,建立"一企一策"问题解决机制。针对重点企业提出的原材料供应、跨境物流等137项具体诉求,实现48小时内响应解决,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三、营商环境优化释放磁吸效应 南通通州湾示范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将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限压缩60%。设立2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对高新技术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优越的区位条件和江海联运优势,叠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政策红利,使示范区成为资本青睐的热土。公开数据显示,示范区近三年累计落户亿元以上项目76个,其中10亿元级项目占比达35%。 四、产城融合打造增长新引擎 南通通州湾示范区坚持"以产兴城"发展路径,规划建设新能源装备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专业化载体平台。当前正推进港口、铁路、市政等48个基础配套项目,未来三年将新增标准厂房200万平方米。这种"产业+城市+生态"的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集聚,为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2025-07-10
-
【海安县招商】海安高新区以政策引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面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海安高新区通过精准施策、强化招商引资,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与转型升级。通过政策引导、梯队培育、个性服务等举措,高新区有效激发了企业深层活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升级 海安高新区针对疫情冲击,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重点支持企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转型。政策明确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对完成智能化改造、获得省级以上技术认定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例如,对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单位,高新区提供一次性奖励,并优先推荐申报省级科技项目。此外,高新区还设立了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二、突出梯队培育,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为增强产业韧性,海安高新区实施了企业梯队培育计划。一方面,支持本土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并购重组、技术合作等方式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重点扶持成长型中小企业,筛选出一批具有潜力的企业,提供专项辅导与资源对接服务。高新区还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引导企业形成紧密合作的产业联盟,逐步培育出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 三、完善个性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海安高新区对重点产业实施“一对一”服务机制,特别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企业,由专人全程跟进,协调解决土地、融资、人才等关键问题。高新区还搭建了企业服务平台,整合政策咨询、项目申报、技术对接等功能,实现“一窗受理、全程代办”,大幅提升服务效率。此外,高新区定期组织银企对接会,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压力。 四、深化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后劲 海安高新区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高新区还建设了智能制造孵化基地,为初创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资源对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技术交流会等活动,高新区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安高新区的政策举措有效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不仅帮助企业渡过疫情难关,更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未来,高新区将继续深化政策创新与服务优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2025-07-10
-
【南通招商】南通开发区加速布局大数据产业 沪通合作共建数字长三角新引擎
作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南通市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培育大数据产业集群,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吸引阿里巴巴、华为等龙头企业落户。沪通两地签署战略协议共建大数据基础设施,推动南通向千亿级大数据产业目标迈进,为长三角一体化提供数字化支撑。 一、战略定位与政策支持 南通市被列为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和"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政策优势,将大数据产业作为核心发展方向。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南通城域网出口带宽达13732G,建成与上海直连的双路由量子通信干线,并拥有两条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为数据跨境流动奠定基础。 二、基础设施与项目落地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数据枢纽,阿里巴巴云计算中心、华为云数据中心、中兴网信等项目相继投产。公开资料表明,该区域正规划建设长三角大数据交易中心,通过沪通合作协议,共享上海数据港资源,形成"上海计算+南通存储"的协同模式。 三、产业生态与规模目标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应用全产业链,培育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权威信息显示,该开发区计划通过3-5年建设,形成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仅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已超百亿元。 四、区域协同与发展前景 沪通合作框架下,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接上海大数据产业外溢效应,共建长三角大数据一体化试验区。公开报道指出,南通市将借助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开发战略叠加优势,打造辐射华东的区域性大数据产业高地,预计相关产业规模将突破千亿元门槛。
2025-07-10
-
【南通招商】南通智能车间建设提速 25个项目入选市级示范名单
江苏省南通市通过强化招商引资与政策引导,持续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新认定25个市级示范智能车间,涵盖纺织、汽车零部件等重点行业。此次评选经过严格审核,标志着南通在智能装备应用、工业互联网融合等领域取得新突破,为长三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示范样本。 一、智能车间扩容凸显产业升级成效 南通市工信部门组织实施的第四批市级示范智能车间评选结果揭晓,江东科技光纤全流程制造车间、中天宽带新一代通信设备智能生产车间等25个项目入选。此次获评车间普遍采用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其中纺织行业智能化改造案例占比达32%,反映传统产业转型成效。根据江苏省工信厅公开数据,南通已形成从国家级到市级的三级智能车间培育体系,累计建成省级示范车间44个,数量居苏中地区前列。 二、政策体系支撑智能制造生态构建 南通市近年来出台《智能制造行动计划》等专项政策,对智能车间建设给予最高300万元奖补。公开资料显示,当地通过建立"智改数转"项目库,重点支持企业实施装备联网、能源管理系统等改造。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评估报告指出,南通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较三年前提升11.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三、产业链协同推动集群化发展 新入选车间中,汽车零部件领域项目占比28%,与南通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苏锡通园区形成配套协同。据南通统计局披露,当地智能装备产业集群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吸引安川电机等20余家全球龙头设立研发中心。这种"示范车间+产业链"模式,有效带动中小企业跟进改造,如某纺织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使能耗下降18%,入选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单。 四、长三角一体化下的智造新高地 南通市将智能车间建设深度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规划,与上海临港集团共建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已落地5个产学研项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报告认为,南通通过梯度培育智能车间,初步形成"基础材料-核心部件-整机装备"的完整产业链。随着通州湾新出海口智能物流基地投用,当地正构建从生产端到港口端的全流程智能化体系,为江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重要支撑。
2025-07-10
-
【南通招商】南通拟新增65家省三星级上云企业 数字化转型提速
南通通过深化企业上云工作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2020年度首批65家江苏省三星级上云企业名单公示,涵盖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此举将进一步完善当地数字经济生态,为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创造有利条件。 (一)政策引领推动工业互联网深度应用。南通聚焦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实施“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等措施,引导企业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当地围绕智能化、绿色化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持续优化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推动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改造,为企业上云提供技术支撑和环境保障。 (二)企业上云规模与星级梯队持续壮大。经过持续推进,南通上云企业数量已接近1万家,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在星级企业培育方面,截至2020年,当地已有189家省星级上云企业,构建起包含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的梯队体系。其中,五星级企业5家,四星级企业24家,三星级企业160家。2020年首批公示的65家三星级企业,进一步充实了三星级企业队伍,同时另有66家企业通过四星级、五星级申报初审,星级企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企业上云推动南通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通过云端资源整合与数据分析应用,企业生产效率提升、运营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装备制造、纺织、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借助上云实现流程再造和模式创新,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态势更加明显。这一过程中,南通以企业上云为抓手,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7-10
-
【海安县招商】恒科众创城工业综合体落户海安曲塘 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安市曲塘镇成功签约总投资40亿元的恒科众创城工业综合体项目,标志着当地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目聚焦中小微制造企业,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打造集研发、生产、物流、金融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预计将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一、项目定位与规划 恒科众创城工业综合体以服务中小微制造企业为核心,总用地面积约60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项目主打箱包等时尚轻工产业,同时布局装备制造、汽摩配件、电气电子等配套领域,旨在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规模效应。园区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占地约200亩,目前已有圣峰、亚美力、晴捷贸易、立洲汽车部件等十余家企业确认入驻。 二、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该项目的落地填补了海安市一般区镇缺乏超30亿元重特大项目的空白,对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后,入园企业年产值预计超30亿元,将显著提升曲塘镇工业产值规模,并带动就业、物流、商贸等关联产业发展。此外,园区配套的电子商务、智慧管理等功能,也将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三、产业集聚与创新优势 恒科众创城通过提供标准化厂房、金融服务、技术研发等一站式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运营成本,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其“科创城”模式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有助于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区域特色产业高地。海安市近年来持续强化产业链招商,该项目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长三角地区轻工制造领域的竞争力。 四、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海安市将该项目列为重点工程,在土地供应、行政审批等方面给予专项支持。曲塘镇依托交通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未来有望通过恒科众创城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加速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目标。该项目的推进也体现了江苏省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为类似区域提供了可借鉴的产城协同案例。
2025-07-10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